今天是 |
|
关于对市政协第九届第一次会议第20220019号提案的答复
B
农工党:
贵党提出的关于《关于将现代生物医药打造成武鄂同城化发展重要产业支柱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提案指出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弊端中肯、真实,建议务实、可操作性强。下一步,我市将充分采纳提案意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一、推动武鄂同城发展,擦亮“中国药谷”品牌
在省政府积极推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契机,我市印发且坚决落实《武鄂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各项安排部署,重点布局建设科研院所、技术中心,重点发展大健康等创新产业带,切实推动生物医药发展成武鄂同城化重要产业支柱,擦亮“中国药谷”品牌。
(一)紧抓大健康产业园建设契机,做实中国“药谷”金字招牌。葛店开发区全面承接武汉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东扩,积极推动东湖高新区与葛店开发区、梧桐湖新区联手共建合作园区,推进产业共引、设施共建、政策共济、利益共享,培育发展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加快建设葛店大健康产业园,现已建成一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葛店生物技术与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全面深化与东湖高新·光谷生物城对接,加快区内生物药业技改扩规和新项目引进落地。到2025年实现总产值300亿元以上。
(二)统筹武汉东湖与葛店开发区协同发展。2015年,省经信委高瞻远瞩,部署东湖高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与葛店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统一行动,共同编制产业集群考核资料,以此推动两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但因行政区划原因,未能真正实现统一部署、统一指导、协同发展。目前,葛店开发区受武汉东湖高新区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的双重影响,生物医药产业亟需与东湖高新开发区统筹发展,下一步加强统筹部署,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乃至区域发展的统一规划、统一指导、产业一体、政策共享。
(三)积极推动市校战略合作,共建高标准自主创新平台。我市积极与各高校开展市校战略合作,建立两地成果转化、创业孵化、联合攻关科技合作机制,共建开放、协同的产业创新平台,现已与武汉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重点围绕生物技术、器官移植以及精准医学等新兴产业领域,高标准共建一批专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校企联合创新中心等自主创新平台促成武汉高校院所与市区达成合作,开展联合办学,设立研究院和创新基地。
二、确保政策护航,提升产业竞争力
(一)全面开展人口密集区生物医药企业关改搬转。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第一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专项整治反馈后,葛店开发区管委会应急谋远相结合,乘势而为、化危为机,企业废气治理整改落实、生物医药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大健康产业园区建设同时扎实推进,并先期启动3.74平方公里范围内15家企业关改搬转。包括人福药业、浩信药业、科益药业、康源药业、唯森制药、明和药业、舒活药业、远大弘元、恒鑫化工、武大有机硅、华烁科技、长海新能源、长颈鹿制漆、海力环保科技、润阳沥青。
(二)逐步完善生物医药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目前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爱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生物医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中湖北葛店人福药用辅料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武汉爱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省工程实验室,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现代化,积极发展壮大特色中药产业,推动药物研发走在国际前沿。
(三)落实葛店生物医药产业支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及相关省市文件精神,根据葛店开发区实际,出台了《葛店开发区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将设立2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对首次在葛店开发区注册成立独立法人的医药销售公司给予一次性200万元的GSP认定资金支持。鼓励区内医药企业做大做强,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2亿元、5亿元、10亿元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一次性奖励。同时扩大授权使用“药谷“商标的企业及产品总量,不断提高企业使用“药谷”注册商标的比重,增强影响力。
(四)加强重点生物医药企业科技创新制度支持力度。加快科创研发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积极融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争取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省级重大生物医药科技项目落户大健康产业园。加大科技投入,为创新创业主体“输血造血”。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政府每年按财政支出不少于10%安排科技三项经费,鼓励企业按每年销售收入5%的比例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科技人才待遇,优化人才住房条件,配建人才住房3000套,吸引高层次和紧缺人才不断集聚。
(五)优化区域整体营商环境。对于研发类企业需要经历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特点,分别制定针对性强的服务模式,补齐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短板;以营商环境月度体验、双月电视问效、季度测评、年度双评价(市评、省评)为重要抓手,针对问题补短板、针对重点创特色,不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六)引导生物医药产业金融支持。一是为生物医药行业企业资金提供便利。通过举办银行对接会的形式,在对接会上将生物医药企业推荐给相关银行机构进行对接,实现面对面交流;同时引导医药企业在我市即将上线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上发布融资需求,让更多金融机构了解相关信息。二是引导金融机构推出多样化生物医药金融产品。针对我市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实际,组织相关金融机构开展调研,拿出“一企一策”、“一企多策”融资方案,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推出多样化金融产品,加大对医药行业的金融支持。三是将医药生物企业列为首贷重点对象推荐给相关金融机构,由相关金融机构按我市首贷行动方案工作安排给予重点支持。
三、加强产业链谋划布局,提升产业层次
(一)打造中西医药全产业链。巩固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规模发展原料药、仿制药、中成药、各类制剂和生物技术药。提升高端药用辅料产能,发展为全省医药行业的技术转化高地和先进制造基地。
(二)共筑药品检验检测平台。建设仿制药一致性检测公共平台,重点发展药品一致性检验、临床医学检测设备和试剂,服务于医药研发机构和企业的新药临床试验、申报审批和技术专利保护。加快投产大弘双光子荧光定量检测系统基地项目。
(三)聚合医药+冷链供应链。以万吨·华中冷链港、中部电商总部基地、专业化物流园为依托,打造辐射全国的药品供应链。
(四)紧盯高端医药器械。重点发展医疗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可穿戴和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生物3D打印和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数字化诊疗设备、分子诊断仪器及试剂、健康监测装备。围绕医疗机械制造,打造尚雷仕智能大健康总部基地、益健堂智能穿戴设备生产基地、武汉标杆智能医疗康复器械产业基地。
(五)聚焦生物新材料、大健康产业。支持研发动物营养、微生物营养、人类营养保健等新产品和新技术,以及功能食品、保健品和中药日化品。积极推动本地生物医药企业如老鬼生物上市。重点推进金华农生物制药产业化基地、华诺森视光学基地、中山义齿基地、华诺森视光学产业园、中国药谷大健康基地、湖北华益制药制备、分装及销售放射性药物项目、尚雷仕智能大健康总部、康源药业搬迁、人福药业搬迁、远大弘元公司搬迁、唯森药业搬迁等重大项目,并发展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及微胶囊生产线扩建、中药创新数字化绿色产业升级、双光子荧光定量检测系统研发生产、口腔速溶膜剂研发生产、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药品研发、原料药高端改造及中试服务平台。积极谋划华润医药、联合药业、国药兴楚、浩信药业、湖北中药材总部、仿制药品检验中心、鄂州毒理检测中心,铂华基因测序及核酸检测、标杆智能医疗康复器械、必维(葛店)检验检测中心等重大项目,引进生物原料药、新型药用辅料、抗肿瘤、降血糖、抗感染类等原药、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超声诊断设备、医疗器械生产线。
(六)推动市生物医药产业链招商引资专班工作。2022年以来,市生物医药产业链招商引资专班专班在市委副书记徐艳国领导下,编制了《鄂州市生物医药产业招商图谱》,专班集中抽调专业人员集中在葛店开发区招商展示中心集中办公,专班跟进招商项目26个,上半年召开专题会议6次,外出招商11次,邀商考察16次。下一步,专班将继续针对生物医药产业链重点招商,争取一批生物医药产业落地我市。
鄂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