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搜索   

狂犬病及其预防

信息来源:鄂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日期:2018-01-14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感染人引起的,表现为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脑脊髓炎,临床出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兴奋、咽肌痉挛、流涎、进行性瘫痪,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狂犬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高达100%。全球有87个国家和地区有狂犬病发生,但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其中98%在亚洲,中国的发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近几年来,部分地区疫情上升十分明显,发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患狂犬病的犬是人感染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猫,野生动物中的狼、狐狸等也能传播本病。外貌健康而携带病毒的犬等动物,亦可起传染源的作用,感染人类。人狂犬病基本上是因为被唾液中含病毒的狂犬病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不能穿过非破损皮肤,如果皮肤受到抓伤或擦伤,被狂犬病动物舔一下都是很危险的。狂犬病毒也可经气溶胶而传播,因此,医护人员、密切接触者、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接触狂犬病患者或进行狂犬病毒有关实验时,均应进行呼吸道隔离。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对狂犬病普遍易感。由于接触动物的机会不同,在男性青壮年农民中发病较多。其次为儿童和青少年。人被带毒的犬或其它动物咬伤后,视咬伤的部位及伤口的深浅、大小而潜伏期有所不同。咬伤部位在颈部以上且伤口又重者,潜伏期可短至数日,咬伤四肢远端伤口轻者,潜伏期较长,可至几年,十几年。人狂犬病临床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狂躁型,常出现兴奋症状,尤其是恐水,80%的狂犬病属于此型;另一种为麻痹型或称哑型狂犬病,无明显兴奋症状,一般不出现恐水,不足20%的患者为此型。
  狂犬病的预防主要有:
  一、控制传染源主要是对家养犬进行登记,给予预防接种,消灭流浪犬,以及对可疑病犬和猫的捕杀。狂犬应立即击毙,以免伤人。咬过人的家犬、家猫等应设法捕获隔离10天。病死动物应焚烧或深埋,不可剥皮食肉。二、一旦被动物咬伤或抓伤,1、一定要尽快正确清洗伤口,伤口必须用肥皂水或清洁剂全面冲洗,冲洗的目的是破坏伤口处的病毒,防止其增殖和穿入周围神经。冲洗后必须用酒精棉、碘酊消毒。应尽量避免伤口缝合或包扎,2、注射狂犬疫苗,狂犬疫苗经过长期实验室与流行病学效果观察,已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免疫程序为0、3、7、14、28天各注射1针。3、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按每公斤体重注射20国际单位计算。到目前为止,狂犬病仍然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致死性疾病,但是如果能正确应用上述三种方法,从理论上可以避免狂犬病的发生。必须强调的是,一旦被狗或怀疑带有狂犬病毒的动物咬、抓伤后,一定要迅速到具有资质的疾控机构或医疗机构处理。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7000045 鄂ICP备05017375号
主办单位:鄂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通信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滨湖南路66号
邮政编码:436099 网站电话:027-60660801  网站信箱:ezswsj@126.com
站点地图  后台管理

线下政府信息查询地址、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鄂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单位地址:鄂州市鄂城区滨湖南路66号

联系人:办公室

联系电话:027-60660801